鳳山三民路,走過每一間店,台灣人熟悉的老檀香與木製佛桌香味撲鼻而來,這是歷史與文化的味道,走進瑞誠精品佛具,神桌上一幅幅肅然起敬的神像,其動靜姿態莊嚴卻唯美,一筆一畫的手繪技巧已超越藝術的範疇,更可說是台灣的傳統代表作。
第二代老闆陳明玄不疾不徐的現場揮毫,輕輕的放下畫筆,對著我們侃侃而談這三十年的繪佛經驗,有時陳明玄會在樓上的辦公室,聽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靜靜地畫一天,而繪製佛像的打稿階段需要思考構圖,若底稿完成,就不會受時間所影響,陳明玄也會事先安排好繪製時段,由於不時有進出的客人,陳明玄表示這樣斷續與動靜交替的訓練過程,心性非常重要,不能浮躁,會影響到作品。
說到繪製佛像的動機,陳明玄如數家珍般地侃侃而談,在學生時期受家人影響,對畫圖就有非常大的興趣,而父親本身在學生時期也是熱衷於繪圖,父親是自己苦練,從一開始肖像、拜師學藝、甚至幫老師洗米等等執行雜物,經過三年五個月才慢慢學成。
陳明玄從高中開始立志國立藝專就讀大學美術系,當時就開始去學素描、國畫、水彩等,由於當年聯考時期非常艱難,第一年落榜,第二年寒窗苦讀重考,考上國立藝專,也就是現在的台灣藝術大學國畫組,也在大學時期接觸水彩、山水畫,慢慢接觸水墨領域,這段時間在執筆技巧進步很多,也學得很快樂,甚至會為了參加比賽的話畫通宵,以參加學生美展,漸漸有筆墨的基礎,畢業後也立志與同學朋友在外開設畫室教授學生、或從事創作,不想綁在家裡,但經過爸爸苦口婆心的勸說下,最後還是接下了家業,進入了佛像繪製的領域。
與學校的教學完全不同,學校所教授的屬於往專業畫家方向、具備創意與自己的風格,但佛像是傳統工藝,有規矩嚴謹的思維,剛開始陳明玄摸索時也是得從基礎開始,從配色、佛像五官掌握出莊嚴感,與學生時期的藝術創作有非常大的落差,佛像的姿態,衣服手勢、法相的變化,需要長時間的摸索。
陳明玄說,繪製佛像最重要的是要「開竅」,而每個人的悟性不同,當時的自己很勤學苦練,花非常多的時間去體會跟領悟,幾乎前十年都在摸索,陳明玄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,從二十三歲開始學畫佛像,迄今已逾三十年。
陳明玄剛開始的前十年都在打基礎、想法與意見會被較傳統派畫風的爸爸影響,十年後才拿捏到自己的風格與表現性,臨摹後慢慢發現,二十年前的觀音媽祖關公等等,畫風比較制式,自己也想稍微改變筆墨構圖的比例跟神韻,加註自己的想法,雖然求好心切的父親較為嚴格,口中未有肯定,但支持這樣的改變,都來自於客人的評價。
陳明玄補充,佛像的風格演變,來自消費者行業的轉變,早期農業力求溫飽,消費者比較不會太過要求佛像的細節,而近年經濟高度發展後,消費者的心靈的需求與感受不同,在消費者的需求中,表現性偏向藝術,所以陳明玄加上自己的想法,大膽突破,在需要創意時構圖跟筆墨與傳統不同,彰顯自己的特色,契合現代藝術性的內容,也讓消費者走進佛堂,望向繪製神像時得到心靈的安慰,這也是陳明玄堅持繼續手繪與不同的風格之一,每幅畫都是獨一無二,有些消費者自宅的居家設計非常頂級,會先拍給陳明玄評估,就能拿捏配色、筆觸與風格,臨摹打稿給客人,與客人溝通。
在台灣,一般教繪製佛像的老師,大多比較偏向中國大陸的細膩跟色彩渲染畫風,陳明玄則喜歡寫意的感覺、表現性大、氣場強、飄逸的生動感,即便如此,當您端詳其畫風時,心會沉靜下來,其寧靜跟神韻撫平內心波動,這樣用大筆觸的線條卻能讓內心要寧靜的特殊感非常耐看,也是近期多數客人的需求。
一般繪製佛像,會兩三個案子同時進行,有些從打底稿到完成要一個月,若有大悲咒的文字,需耗時40-50天,有些四個月前就要預訂,若是傳統的佛像風格如觀音佛祖、土地公等耗時較少一些,而特殊想法則需另覓時間設計。
陳明玄秉持「不打妄語、不譁眾取寵、心誠則靈」,用平靜的心靜構思、筆觸的拿捏、以從事佛像繪製,就會畫的很順暢,神明自然來加持,繪製的人本性不能受外界影響、沉得住氣,繪製出的佛像神韻不會浮躁,讓作品來講話,自然有消費者的好評、進而有口碑。
佛像市場跟民間信仰、時代演變有關,雖然近幾年的佛像更加寫意灑脫,但現在年輕人對傳統觀念日漸淡薄,說實話市場正在萎縮中,但陳明玄認為台灣仍有民間信仰的根基,只要提升作品的藝術性跟特殊性,努力做到最好,自己在畫圖中有所突破、持續做不同的嘗試,才會覺得自己有所成長。
瑞誠精品佛具
高雄市鳳山區三民路48號
07 741 61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