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高雄市區開車約一小時的路程,順著瓦魯斯溪向上,拐進泰佳道路,位於海拔三百多公尺的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,又稱佳興部落(Puljetji)
有別於三地門的觀光區,純樸又唯美的佳興部落約不到百戶、常駐人口約兩百多人,這裡的美並不浮誇,而是驅車至此,會吸引您駐足欣賞
您可以在蜿蜒崎嶇的道路中,看到百步蛇與陶壺的裝飾、也可以聽到此起彼落、家戶的歡笑聲,也有熱情的招呼聲,邀請身為遊客的您與族人一同談天說地,瞬間感覺自己不再只是外人,這裡的一切絕對跟您「很有關係」
西元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三日至五日,佳興部落最值得紀念的大日子-遷村七十周年紀念,這裡的一切變得更熱鬧了、在外的遊子回來了,族人們辛勤地盛裝整備,為的是後代的尋根,循著葉派找到那棵-孕育您成長的樹
泰睿有幸參與第二日(十一月四日)的活動,初次到訪顯得有些不知所措,熱情的族人們引導著我,到天主堂旁的大頭目家,把握那值得紀念的一刻,在會場看到了邀請我前來的Idis老師,靦腆的微笑感染並振奮了一早驅車疲累的自己,排灣族的服飾從頭巾、額帶到護腳布都非常講究,走過身邊的驚鴻一瞥,會讓您不自覺再回頭多看幾眼
大頭目家早已聚集不少族人,也能從衣裝略知一二,而族人們的彩排過程,更是讓人感受不凡的氣勢
隨著禮炮的點燃,主持宣布活動開始,擔著滿滿飲料與食物置大頭目家門前、大家虔誠的禱告、以及彼此的唱歌舞蹈,這些繁複的過程象徵了排灣族的制度、禮節以及對祖靈、祖先的尊重,圍圈歌頌、共同飲酒的歡喜之心是原住民的專利,但您在一旁卻能感受到,彷彿這一切都是神賜予的恩典
據Idis老師所述,昨日尋根、走路回「佳」的活動從新部落到舊部落耗時四小時,而且是上下登山,有些較小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「舊佳」在哪裡,透過這些活動讓後代體會先人一步一腳印遷村的艱辛,他們正走著先人走過的路,用雙腳細細感受、呼吸著屬於佳興部落的新鮮空氣
在大頭目家的活動結束後,隨即至上方的活動中心舉行揭牌儀式,泰睿看著走上山臉不紅氣不喘的年長族人們,再摸摸自己急速的心跳,笑著問自己,到底是內心的悸動、還是運動不足呢?
沿路的蜈蚣、山豬壁畫、還有雕刻展現佳興部落的工藝,到了活動中心中,正展出孩子的手工藝成果,果然這藝術的天分是一脈相承的
揭牌儀式中,雖然大部分是排灣族語,但每個人激動且開心的精神溢於言表,隨後的泰武鄉鄉長、議員等長官致詞也聽到彼此對部落的付出與成果,回佳的路變美了
爾後的歌頌、與由佳興部落青年會創會會長李文凱所帶領之舞蹈,內容無不感恩祖靈與神,無時不洋溢著內心的欣喜,這是一個部落成熟的樣貌,歷經七十年仍充滿熱情與活力
在揭牌與點燃禮炮下,每個人的笑容藏不住,也用表情告訴彼此,我們回來了
你有我們族人的愛、你有神的恩典、你有祖靈的教誨,永遠不要忘記當年辛勤開墾的人、還有感恩世間萬物
隨後佳興部落的回佳活動更準備了豐盛的傳統食材款待大家,一旁還有小朋友踢球玩樂,一邊享用傳統糯米粽,肥瘦恰到好處的豬肉與蒸得軟Q的糯米達到完美比例,對於剛走完部落小徑的泰睿真是太完美了
有別於都市的「科技冷漠」,孩子們踢著球、族人們談笑風生,即使你跟他不認識,部落的人們也會過來與您聊天,讓前來的泰睿感覺「你並不是局外人」「我們要分享我們的快樂給你」,我想這一切是無價的、是在市區難以體會的
看著一旁展示著過往的照片,就像是一片片泛黃的落葉,夾著歷史大書的頁碼內,經過的您應該停下,細細品味、它就像壺陳年好茶,隨著時間的演變,沒了過去的苦、留下的是回韻甘甜,快回佳吧!
佳興部落
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